日经学院采访老党员 向“七一”献礼(一)

发布者:SISU 来源:日本文化经济学院 发布时间:2020-07-09 浏览次数:145

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培养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思想情感,增强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开展以“滋养初心学四史、永葆担当知汉和”为主题的“四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

忆往昔峥嵘岁月,从1921年到2020年,99年栉风沐雨、99年英才辈出。我们党从只有五十几名党员到如今成为拥有超9000万党员、近500万个党组织的世界第一大党。在漫长的岁月里,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为了心中的信念,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书写了一篇又一篇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铸就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在改革开放建设时期,多少共产党员走在建设的前头,投身建设事业,以身作则、艰苦奋斗,推动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今天,在我们身边也有老一辈的党员同志,他们是“四史”的革命者、建设者和见证者。为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迎“七一”建党节,日院党建中心组织开展“采访老党员”专题活动,通过寻访老一辈党员,致敬前辈、致敬历史,传承红色精神、永葆党员本色。活动一经推出,得到全院学生党员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寻访身边的党员先锋,通过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形式记录这一珍贵的交流过程。我院党建中心将推出“采访老党员”专题板块,和大家分享青年党员与老一辈党员之间的“跨时代的交流”

第一期要介绍的两位受访者,党龄分别达到了48年36年,是名副其实的“老党员”。他们在工作中积极奋进、努力拼搏,退休后依旧秉持初心,牢记党员身份。


饶玉中同志是从中共宜宾市委党校领导岗位上退居下来的一名老党员,今年77岁,于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已有48年党龄。工作40年,退休17年,他始终坚持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政治立场坚定,思想是非分明,工作努力拼搏,作风廉洁自律,生活勤俭节约,联系群众一心一意。他自学中医知识,从二十岁开始义务为周围群众治病,几十年来治愈近上千人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饶玉中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推动我国各机关、各单位、各战线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前、向前、再向前。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国家领导核心的英明部署,始终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掌舵护航。这也彰显于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全过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党和政府坚强的定力、果敢的决策手段,是我国能率先控制住国内疫情蔓延的关键。

在采访的最后,饶玉中同志对当代的大学生党员提出了殷切的期盼,大学生作为今后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栋梁之才,要坚持“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热爱家庭”,力争做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郑木蓉同志是一名林业战线的老党员,于1984年入党,已有36年的党龄。工作37年来一直奋斗在林业基层,是重庆市开州区林业建设的亲历者,是我国林业发展的见证者。


从对植树造林、保护森林资源认识不足,乱砍滥伐现象严重,森林资源极度贫乏,到十三届八中全会提出“林业是农业和水利的生态屏障,要高度重视林业的发展”多形式的工程造林不断实施,1982-1990年期间速丰林的造林面积相当于1949-1981年31年造林保存面积的总和。近十年来,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各乡镇推动经济林的建设。森林覆盖率从1976年的6.2%到2019年的53.8%,这47.6%的增长来之不易。

郑木蓉同志回忆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林业建设人员的工作环境并不好,一般的职工都居住在“无水、无电、无路”的“三无”地带,下山挑水喝,夜晚点煤油灯、马灯,林场来往交通极其不便,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对林业建设的不断投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已经退休20余年,郑木蓉同志坚持退休不退职,退休不褪色,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始终听党话、跟党走。

两位老党员始终牢记作为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并将之践行于自己的实际行动。从两位的讲述中,深切感受到他们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对建设事业的投入和对青年党员的关怀。通过采访老党员,从他们的言传身教中懂得党的初心和使命之可贵,理解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之重要,确保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薪火相传,让理想信念贯穿青年党员学习、生活、工作的始终,永葆党员本色,让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在当今社会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