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马克思主义学院启动“四史”学习教育活动

发布者:SISU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0-06-11 浏览次数:147

6月2日,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了“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经验智慧、汲取坚守人民立场的定力,为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提供强大思想保障”的主题党日活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赵鸣歧教授为党员师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建党历史。他通过古今中外的比较,阐明政党的概念及历史渊源,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华民族面临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以及中国工农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结合下应运而生。赵鸣歧教授结合自身的历史研究专长,运用丰富的史料,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弱小的情况下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腥风血雨中能够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从而赢得了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张放副教授围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宏观层面的变化,从农村改革、对外交流、经济制度突破以及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发展四个层面进行了介绍。同时,他分享了自己身为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在学习和研究改革开放史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提出了五个综合平衡的看法:民族国家史观与全球史观的综合平衡、宏大叙事与微观历史的综合平衡、物质史与精神史的综合平衡、长时段历史与短时段历史的综合平衡以及比较视野下独创性与普遍性的综合平衡。张放老师最后指出,要通过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深入挖掘中国改革开放的思想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凝聚中国共识,在世界范围内打造具有解释力的中国改革话语。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员师生在线上进行学习心得交流发言。

学校党委常委、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衣永刚谈到,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要在马言马,在马信马,在“四史”学习教育中,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试点,以思政课和课程思政为载体,抓好“四史”学习教育进课堂。突出特色,从全球视野向师生和国际社会讲好“四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组织书记孙宇伟谈到,马院老师要发挥自己专业特长,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向全校师生讲清讲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积极发挥上海市示范马院的教学科研优势。

上外马院将精心组织“四史”学习教育,马院老师践行以“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积极引导学生用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来看待、处理实践难题、时代课题。马院将组成校内“四史”宣讲团,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