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学院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者:SISU 来源:国际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2020-06-08 浏览次数:142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根据校党委关于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工作部署要求,执行落实校党委印发的“四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积极引导学院全体师生党员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更好感悟信仰之力、理想之光、使命之艰、担当之要,更好汲取开拓前进的强大勇气、智慧和力量,学院党委组织教工党支部、本科生党支部和研究生党支部就“四史”学习教育分别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5月29日,教工党支部组织党员利用线上的方式开展“学习党史,引领思政”主题党日活动,通过观看《信仰的光芒——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纪录片,结合工作实际在线开展学习心得交流。该纪录片讲述了刚从日本留学回国不久的陈望道在浙江杭州接到上海《星期评论》编辑部邀他翻译的约稿信和一本日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即便当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翻译所需的参考资料匮乏,经过陈望道的潜心研究和辛苦忙碌,依据《共产党宣言》日文版并参照陈独秀通过李大钊从北京图书馆借到的英文版,顺利完成了全书的翻译。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诞生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理论上和思想上作了积极的准备,成为当时国内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它对于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革命的蓬勃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观看纪录片后,支部党员踊跃发表学习感悟和收获。 

何洪武:学习“四史”,首先是要学好中共党史,了解掌握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对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才能提供更好的帮助。通过学习“四史”,不仅可以坚定我们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更可以增强我们在实践中“守初心 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我们除了要把“四史”知识普及到每一个人,还要在具体实践中创新方式方法,真正做到“四史”入脑入心,并将其转化为当代大学生爱党爱国爱家的精神食粮和思想源泉。

金慧:陈望道先生的求学发展之路始终以国家命运为牵引,为民族未来而抗争,追寻正道之路虽披满荆棘,却甘之如饴。这让我想起一句话:“理想有两种:有些人说,我实现了理想;有些人可能会说,理想因我而实现!”。先生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快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可以说,正是因为具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精湛的专业才能,才促使个人价值实现的同时,也能为实现国家伟大复兴、为人民谋福祉的理想贡献力量。 

田小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探求真理。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能够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提高思想修养,进而能够像陈望道先生那样,随时做好准备,迎接时代的选择与挑战,像陈望道先生那样,在探寻真理的路上,时时甘之如饴,也希望能够与更多的志同道合之士一起:作为译者,诠释世界,成就未来;作为师者,展望大道,传播真理。

张守柱:陈望道先生在非常简陋的条件下,克服种种困难,夜以继日、孜孜以求,成功译出《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为苦苦求索真理和救国之道的仁人志士送来了光明和方向,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学习陈望道先生孜孜以求、敢为人先的坚毅品格,传承他执着顽强、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秋杭:信仰的味道是甜的,在中国处于积贫积弱的年代里,像陈望道,李大钊,陈独秀等一批有志之士积极寻找救国之思想,不惜散尽家产,可见信仰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来说是多么重要。

郭晓梅:每个时代都有一批有思想有担当的人引领,思想启蒙,扫除落后和愚昧,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李晓康:教育可以救国,教育同样可以兴国!陈望道先生对共产主义坚定的信仰是所有共产党员学习学习的榜样,他把外语专业知识与信仰的结合是外语专业教育工作者的典范!我们一线教师党员应该在榜样的指引下,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在校园内外,讲台上下,把共产主义的信仰传承给新中国的下一代。

徐蔚: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必须传承信仰,不忘初心;让坚定的信仰成为力量的源泉,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努力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郑琼: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时刻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更好地立足本职岗位,敬业奉献,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氛围。

陈慧麟:立足教育,经师人师。要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信仰的力量,要让学生担负起继承中国优良传统,不惧一些西方国家的威胁和干扰,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时代使命,早日实现民富国强的“中国梦”。

陈璐:重新审视当下环境和自身所处环境,我们更应当立足本职工作,坚定信仰,不忘初心,在做好教书育人的同时,努力提升自我修养,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更加积极的向身边优秀的共产党员学习。

王萍:正因为这种无以言喻的精神之甘、信仰之甜,无数的革命先辈,才情愿吃百般苦、甘心受千般难。我被陈望道先生专心、执着的精神所感染,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本职工作中,坚定地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

倪良涛:我深受鼓舞,提醒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坚守共产主义的信仰。在信仰的指引下,运用知识的力量,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本职工作。 

姜霞: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仰,在信仰的指引下,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努力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刘媛媛:《共产党宣言》的深刻哲学和社会学基础,它基于中国现实,建构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党建基础,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现状,也为世界政治提供了不一样的解决方案。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了解自己的国情,了解自己的人民,永远是科学治理的基础。 

邵思源:作为一名教育者,坚持共产主义的信仰,做好本职工作,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立足岗位,找出自身的差异,努力践行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主旨。

曾莉:纪录片让我再次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信仰是人生的指向标和精神支柱,是一个人活着的意义所在。没有信仰的人,犹如漂荡的浮萍,随波逐流,容易迷失方向。

徐玮玮:做为高校教师,我们应该坚定信仰,积极正面地把信仰的力量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信仰的光芒,帮助他们认识到,有学识有信仰的人生才是更丰富的人生!

迟晓虹: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老一辈先进知识分子的拳拳爱国之心让我备受感动,为自己的教学工作也提供了一些新的启示。 

杨小燕: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我们应该始终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以陈望道先生为榜样,做好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勇于创新,敢于担当。

张剑锋:经典的意义在于拨散迷雾,揭示真相。阅读经典的意义在于接力思想,传承精神。中华儿女历来不畏艰险,愈挫愈勇,百尺竿头。我辈青年也当继民族魂,承先烈志,攻坚克难,为创造美好的今天与更为光明的未来而不懈努力。 

柳华妮:有幸生活在国富民强的和平年代,我们高校教师作为国家的知识分子和年轻一代的培养者,应当坚定信仰,不忘初心,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和思想素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共同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郭小慧:作为一名从事教育事业又将翻译作为自己研究方向得当代共产党员,更有义务和责任将陈先生的心血向更多的愿意追求共产主义信念的青年一代推广和传播。 

江小华:无论历史如何变化,对信仰的追求和坚守,始终是我们如磐的根、不变的魂。 

徐瑞雪:在这部记录片中,我们看到一部传奇译作为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再次感慨理论和信仰的无穷力量。

张庆: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陈望道先生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以至不知竟将粽子蘸了墨汁吃下,尔后发出“真理的味道很甜”的感慨,革命先烈“愿消天下苍生苦”为理想献身的忘我精神实为榜样楷模。更加让我明确积极学习“四史”、坚守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重要性。

朱璇:学习大师事迹,感受其人格魅力,发人深省,润物无声。“心中唯有信仰,脚下方有力量”,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们应把这信仰之光,精神之力传承下去,引导更多人走近先贤,感受历久弥新的精神品格,品味真理的味道,信仰的力量,为我们的共同愿景而奋斗。 

作为一名教育者,学习四史,不仅是要自己做到“知史明责,知史鉴今”,也要引领学生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李锡阳: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和信仰的坚定,因为真理是甜的,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无比幸福的! 

5月26日,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和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全体学生党员观看由浦东干部学院、市委组织部组织开展的在线“四史”学习教育系列讲座。讲座第一期由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首任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赵启正先生主讲,围绕“三十而立,浦东软实力”主题讲述了浦东从一片滩涂之地发展成为如今举世瞩目的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历程。讲座后,党员们在线上积极围绕讲座主题发表感想,交流学习心得。

本科生党支部杨梓璇:30年来,我们见证了浦东新区沧海桑田的巨变。这种成就不仅是硬实力,用数字可以表达的成就,例如一栋楼、一条路、一座高科技工厂、GDP,更是软实力的体现,那便是浦东开发中实践证明成功的思想、思路、方法和经验。赵启正先生在演讲中的一段话让我感触尤深,他说浦东开发的经验可以借鉴,但难以复制。浦东的成功不仅是方法论上的成功,更依靠的是三代人在改革开放中用于创新,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精神,依靠的是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华民族勤奋的精神。

本科生党支部杨怡: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三十而立,可见枯荣。今天,第一代浦东决策者、规划者和建设者赵启正主任给我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短短30年,当初的农田、棚户、烂泥渡,如今已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创中心。当初国际上的质疑与轻视,如今已变为肯定与赞叹。成就这样的伟大事业离不开强大的硬实力,更离不开强盛的软实力。第一批浦东建设者们“摸着石头过河”,敢为天下先,敢闯敢试,令我由衷敬佩。作为一名青年预备党员和上海市民,我会认真学习“四史”,坚定前行的路,为建设家乡和祖国不忘初心、勇担使命! 

研究生党支部马娜(18级):199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宣布浦东开发。正如赵老所说,浦东开发不只是项目的开发,还是社会开发,即争取社会的全面进步。全面的浦东开发,必须不断虚心向世界学习。回头看,有些工作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开拓进取;有些工作是广泛听从建议的择优而取,但也有些工作至今仍留有遗憾。回顾过去,面向未来,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当年的蓝图已变为现实,今天的浦东,毋容置疑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最亮丽的城市名片,上海人民,浦东人民,交出了一份出色的世纪答卷,也更加确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研究生党支部彭丽华:浦东新区在过去的三十年间,一门心思搞建设、搞改革,排除质疑,取得硕果,大胆创新,大胆成功。张江高新科技园区,浦东国际机场,陆家嘴金融中心,外高桥保税区等等,极好地展现了浦东的发展成就。可以说,浦东的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树上的一颗硕果。浦东每一个发展的故事都值得我们去珍惜,浦东每一个发展的脚印都值得我们去铭记。回望历史,感受改革带来的机遇,展望未来,让我们在党的带领下创造出更多的浦东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