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师生党员在线观看“四史”学习教育讲座

发布者:纪翔 来源:党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0-05-28 浏览次数:674

近日,浦东干部学院、市委组织部组织开展了在线“四史”学习教育系列讲座。讲座第一期邀请了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首任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赵启正先生,讲述了浦东从一片滩涂之地发展成为如今举世瞩目的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历程。我校师生党员通过多种方式在线观看了本次讲座直播。

我校师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观看了“四史”学习教育讲座后,都深受感动与启发,积极围绕本次“三十而立,浦东软实力”的主题在各个微信群发表自己的感想,积极讨论对于这次讲座的心得,阐述自己对于浦东开发开放和改革开放成就的感慨,表现出对于未来中国之发展的期许。

国际金融贸易学院2018级金融专硕党支部刘伯阳:赵启正主任在讲座中为我们系统讲述了浦东开发开放30年来的思想历程,结合这次的“四史”学习教育讲座,让我了解到浦东开发实践的成果除了可以用形态和数字表达的“硬成果”外,还有已经用实践证明的成功的思想、思路、方法和经验这类“软成果”。在浦东开发开放的过程中,党的领导一直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所谓“一流党建带动一流开发”,党委班子成员在浦东新区建立了“三条高压线”,秉持“造福浦东人民”的宗旨,为当地树立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投资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深刻感受到,要以史鉴今,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党员的一门必修课,“四史”学习教育可以打牢党员的思想根基,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力量,进而为提升个人党性觉悟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

国际金融贸易学院2018级学硕党支部李绚丽:时过30年,如今的浦东已经大不一样,坐立在黄浦江东岸的不但有420米高的金茂大厦、492米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厦,而且黄浦江上也架起了十几座大桥,修建了近十条越江地铁和越江隧道。这是不断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是中国人创新的成果,我很有幸生在和平的年代,加入了我们伟大的共产党,见证了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我辈必将继续保持自强不息,努力奋进,砥砺前行的精神,继续开拓更好的明天!

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樊娟: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跟紧时代步伐提升自我必不可少。社会的发展是国家发展的缩影,浦东的变化为社会研究及历史研究带来了无限价值,同时也为我们从事科研的教师带来研究方向,挖掘变化背后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及人文原因,为今后更多地区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为时代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添砖加瓦。

新闻传播学院教工党员陈大可:“四史”教育中,浦东开发是一个典型性案例。如何让世人了解浦东、认识浦东,是吸引国内外资金、人才、智慧的前提。赵启正同志“以经济为体,以外事为刃”,用敢于担当的责任和前瞻性的思维,凝聚了世界的智慧为浦东所用。身为国际传播前沿阵地的上外新传人,要学会借鉴、吸收和应用。

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党员陈匡蓉:三十年前,面对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和西方世界质疑的目光,中国从浦东开发着手,力图把上海推进为一流城市,参与经济全球化。从棚户区拆迁到浦东机场建造,从城区规划到金融贸易区方案,浦东的开发始终在国际舆论的大风浪中航行,如今这一切宏景都熠熠生辉。都说“十年看深圳,百年看上海”,相较于几乎一夜崛起的深圳特区,上海浦东的改革试验田意义更为重大,现在看当时的策略大胆却不冒进,细腻却不拘谨,至今仍具有宝贵的指导意义。如果是外贸、楼宇、税收是硬实力,那么经年改革留下的理论和经验就是软实力。而立之年的浦东,希望越来越好。

日本文化经济学院翁晴雨:浦东开发是一场伟大的实验。在她的开发开放史上先后有三个“第一区”:1990年第一个国家级新区,2005年第一个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落户浦东。从国家级新区到综改试验区,再到自贸区,因为这场改革开放的大试验,浦东在30年间经历了欧洲发达地区用两个世纪才完成的同样程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大大跨越了历史,创造了浦东的发展奇迹。浦东的发展奇迹不是凭空出现的,它得益于无惧压力、赶攀高峰的先行者志气和肩负战略使命、脚踏实地的创业者朝气。敢闯敢试、不断创新、追求卓越、争站前排,因为如此,浦东才能在改革的深水区攻坚克难,取得今天的辉煌。

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党员王少荣:浦东作为改革开放的见证,实现了社会主义跨越式发展,一座座高楼的拔地而起,一个个项目安家落户,无不彰显了党的领导力和决策的英明性,作为一名新上海人,我们在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中每天感受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享受着城市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和快捷,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很多奇迹的取得是无数改革先锋忘我工作的结果,作为一名党员,应时刻具备忧患意识、追赶意识和吃苦精神,走出舒适区,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尽显党员本色。

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尉建荣:浦东开发开放30年来,城市面貌、经济规模、社会发展、功能集聚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在90年代进入到了攻坚阶段,浦东的开发开放,本身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也构成了改革开放的最令人瞩目的一个硕果。而浦东能拥有这样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其根本在于高举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实现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良性互动,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杠杆。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下,面对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和国际上逆全球化的抬头,更需要中国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道路,更需要进一步全面对外开放。输入文字

德语系党员施碧霄:改革开放史的学习,离不开浦东开发开放。听罢赵启正先生深情讲述浦东开发开放30年艰苦创业、求真务实的奋斗历程,我的感慨良多。三十年,浦东从发展滞后的农村地区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区,城市基础设施焕然一新,成为世界标杆,浦东取得的成就值得骄傲,浦东的未来也非常可期。我学习到,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是我国改革开放非常重要的一条经验。中国共产党善于在历史学习中总结经验、认识规律,不断前进。在“四史”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当在坚持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视野、增强历史担当,把自己摆进去,把责任摆进去,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新环境。进入新时代,浦东新区的创新气质愈发浓厚。相信只要坚持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浦东新区定能书写更多新传奇,中国定能创造更多新辉煌。

德语系党员陆文洁:2020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跟随赵启正先生的叙述,我们共同回顾了浦东波澜壮阔的三十年发展史。正如讲座标题“三十而立,浦东软实力”所指出的那样,在三十年的改革过程中,值得关注的不仅仅是浦东创造的经济奇迹,发展过程中总结的智慧和经验同样弥足珍贵。赵启正先生说,浦东开发始终在国际舆论的大风浪中航行,1996年,在中美GDP还有10倍差距的时候,“中国威胁论”就已经存在。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在采访赵先生后发表了一篇题为《我们该怕中国吗?》的文章,他立刻给总编辑写信,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与不满。赵启正先生由此强调,在国际舆论上有所表达非常重要。聆听了本次讲座,我愈加理解了在今天开展“四史”学习的重要性,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我们一定能够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在新时代担起新使命、实现新作为。

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杜韵莎党员教师:2020年。上海浦东三十而立。30年的“蝶变”惊艳了全国,更惊艳了全世界。浦东开发是实践的过程,也是思想的过程,是综合的创新工程。同样作为跨过而立之年的高校青年教师,我们也应该在教学科研中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为中国俄语学科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郑洁岚党员教师::三十而立,浦东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座城市新的传奇,凝聚了一代代改革者解放思想、筚路蓝缕、锐意进取的创业历程。赵启正的讲述中,还有一句话给我印象颇为深刻——“从最初的质疑声,到后来的威胁论,浦东一直以来是在各类负面的国际舆论中发展起来的”。因此他后调至国务院新闻办工作后,提出并强调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在此次疫情中,不少上外学者就利用自身优势,在国内外媒体中积极撰文,讲述中国抗疫经验,表达中国立场和观点。随着中国崛起为世界大国,上外人必将大有可为,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2016级本科生党员钱书茗:很多年前我就听说过一句话——看一百年的中国到上海,看三十年的发展来浦东。上海是我国当之无愧的金融中心,这座古老又蓬勃的城市孕育着无数年轻人的梦想和追求,创造着一个个发展的奇迹。而当我们回首看浦东的三十年发展历程,不仅仅是惊艳了我们国人,更是让整个世界都为之惊异和佩服。浦东新区作为一个改革开放不久的新试验项目,完全就是在一片黑暗中谋出路,没有借鉴、没有保证,还要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犹豫和质疑声。但是浦东的开放精神始终“不动摇”,抓住上个世纪最后的机会,在亚太金融危机、还有本世纪初的第二次经济危机下,日本投资的环球金融中心一度停工,但是有困难想办法,坚持中央改革开发的路线,坚持中央对浦东开发的具体政策,坚持上海承担的开发任务一定完成……在这样的精神内核的支撑下,浦东新区走过了三十年风风雨雨,成为了经济奇迹的领军,成为了其他地区值得借鉴的榜样。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党员姜立君:中国共产党是善于学习历史,总结历史,善于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汲取治国理政和方略的政党。而今年恰是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借此时机也是我们党员学习“四史”的最好时候。在三十年前,有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三十年前,浦东人到浦西是说“进城”,浦西人看浦东叫“乡下”。但是三十年后,浦东已经进行了乾坤转换,从阡陌交通到高楼林立,从寂寂无名到闻名全球,从人迹罕至到万商云集,浦东已经发生了举世瞩目、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我们今天通过网络直播也有幸聆听了浦东新区管委会的第一任主任赵启正主任为我们细数浦东三十年的发展史。回顾往事,我们能从中感受到国家在建设过程中的敢于革新的勇气,但是在全力奋进中又不失前瞻性的考虑和规划,只有这样,也正是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中国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兴旺,人民富强。同时,我们从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的局面,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是多方面的进步和提升,我们也应明白,事情不是一蹴而就,朝夕可成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出来的,我们应对国家的发展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耐心,假以时日,必定实现我中华强国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党员汪琴:通过观看这次视频讲座,我对浦东新区开发的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浦东新区的开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试验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棵大树上结成的硕果,党的领导决策和改革开放的春风成就了三十而立的浦东,正如浦东那句一流党建带动一流开发的口号所说。回望浦东开发三十年,面对世界舆论的质疑,面对紧张的国际形势,我们党带领浦东大胆闯,勇敢试,有规划,有行动,从一片阡陌纵横的农田变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从在地图上没有存在感的无名小卒成为世界地图上熠熠生辉。“PUDONG”。浦东开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习近平同志早在2010年就做出论断“浦东发展的意义在于窗口作用、示范意义,在于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于排头兵的作用。”浦东的硬实力是我们肉眼可见的变化,而浦东开发的软实力则是其思想,精神,智慧。硬实力和软实力相辅相成,在浦东的发展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浦东故事,而今迈步从头越。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党员王小容:这次“四史”学习教育第一讲,赵启正老先生为我们讲述了浦东开发三十年历程中的点点滴滴以及浦东开发开放成功实践的经验总结。应该说,这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更是中国制度、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的“真实写照”。在这过程中,即便外部形势有所变化,即便也遇到一些挫折,但我们仍然坚持改革开放得初心,坚持中央对浦东开发的具体政策,既要谨慎又有创新。党和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上海智库和上海人民的力量,正所谓“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年的成功实践不仅对国家和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总结,也对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大的启示。我们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也应继承和发扬这种敢为人先,敢闯敢试,超越自我,独立创新的精神,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奋力创造新时代属于青年一代的新奇迹。

机关第九党支部党员刘旭婷: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听了“四史教育”中赵启正先生的直播访谈,让我从更高的视角了解了浦东开发开放的过程和其中生动的历史故事及前辈们优良的工作作风和工作理念。在过去的30年里改革开放对推动中国的发展建设,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改变中国人生活起到了极其重要作用。通过聆听赵先生所说的“在地球仪旁思考浦东开发开放的工作经历,我认识到做任何工作不可只局限眼前,要也有长远的规划和全局的视角,同时通过实打实的真抓实干提高软实力,这样中国人民的腰板才能真正的硬起来。

上外资产公司第四支部党员吴畏:黄浦之滨,三十载沧海桑田,见证浦东奇迹、中国力量。浦东开发开放的成就,深刻诠释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旺盛生命力。进入新时代,浦东迎来新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浦东的开发开放高度重视,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浦东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为浦东的新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让我们期待浦东的下一个辉煌三十年。

上外资产公司第四支部党员顾秋香:短短三十年间,浦东从阡陌农田到高楼林立、从冷僻乡间到繁华城区,一路见证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一路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奇迹。展望未来,浦东站在了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全新起点,承载着引领我国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新的历史使命。未来已来,浦东将开启新的征程,创造新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