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卫视 |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上外师生分享“妙招”

发布者:SISU 来源:东方卫视 发布时间:2021-07-01 浏览次数:162

编者按:近日,东方卫视连续五天播出大型沉浸式访谈节目《百年初心 薪火相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节目》,今日(6月30日)播出专题访谈《总书记关心的这堂课,应该怎么上?》,上海外国语大学师生受邀参加节目,以下为节目片段节选。

如何用一句话就能引起外国人的兴趣,让他们能把话听下去?参加“百年初心 薪火相传”特别节目录制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师生们,在现场展示了他们的“妙招”。

上外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副研究员汤蓓、卓越学院、西方语系学子罗相荃和其余来自各语种各专业的学生,用自己的工作、学习和海外发声经历告诉大家,要讲好中国故事,让外国人真正信服,要回归到中国现实当中去;要求同存异,互相了解,拉近彼此的距离;要具体到每一个中国人,从他们身上挖掘并展现中国精神。

▲ 汤蓓作为主讲嘉宾之一 做客上外“英文讲党史”系列讲座

汤蓓曾在2020年2月参加了第56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并发言。当时距离武汉“封城”还不到一个月,正是在这一特殊时刻,汤蓓老师在国际交流场合勇敢发声,介绍了中国抗疫的种种举措,传递国际抗疫正能量。

汤蓓老师表示,上外通过特色思政课堂,不仅坚定了学子政治定力,更提升全球话语能力,学子不仅有语言优势,而在国际关系、新闻传播、教育等专业领域都有专长,加上他们大多青春自然又活泼,完全可以成为中外交流的“民间大使”。

节目现场,学习西班牙语的罗相荃同学举例告诉大家,讲述“中国故事”要求同存异,比如以美食为中介——西班牙也有油条,但他们是蘸巧克力吃的,而我们是佐着豆浆吃的,通过美食就能拉近彼此距离。另外西班牙有普拉多博物馆,我们有中国国家博物馆;西班牙有《堂吉诃德》,我们有金庸的武侠小说,还有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通过这一系列对照,可以更好地相互了解,拉近彼此的距离。

学习德语的梁佳楹同学,上学期配音了电影《青年马克思》,她认为讲述个性化的“中国故事”,要具体到每一个中国人,从他们身上展现中国精神。她用德语讲述了“从人间万物和道路中学习中国故事”,这也是她想在交流时对德国友人说的话。

学习日语的梁宸伟同学,平常都有在跟日本朋友交流联系,他经常对他们说“百闻不如一见”,并且跟他们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希望这些外国友人从他的角度,来理解中国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而不是被某些特定媒体的舆论导向所误导。

在节目录制现场设置的“初心亭”里,上外师生也分别录制了一段心声视频,说出自己想要对党说的话,表达对初心使命的理解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