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一五”经济建设
背景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后,为了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共中央及时组织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计划经济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实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重大步骤。
定义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意义
山以险峻成其巍峨,海以奔涌成其壮阔。在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的烂摊子上,中国人民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智慧和勇气开拓前行,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决心和气魄一往无前,热火朝天、轰轰烈烈地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彼时,党和政府抽调大批干部到国营工业部门工作;工业企业掀起增产节约和劳动竞赛运动,涌现大批劳动模范、革新能手和先进工作者;广大农民积极行动,努力增产,踊跃交售粮棉,支援工业建设;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和大批大中专毕业生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奔赴工业建设第一线,参加国家工业化建设。
正是在中国人民这股改天换地、攻坚克难的冲天豪情里,在中国人民这份敢为人先、勇往直前的冲天干劲里,第一个五年计划“诞生”了多个第一: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标注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
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指标都提前完成。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全面超额完成。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旧中国的100年,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加速作用。这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效益最好的时期,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也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