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日院举办日本学研究系列讲座

发布者: 来源: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 发布时间:2021-06-15 浏览次数:78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风雨征程,谱写盛世图景,中国共产党带领团结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为表达对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祝福和展望,进一步深化“四史”学习教育,做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引导广大学生增强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坚定信念跟党走,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思想情感和高尚品德,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党委结合专业实际,开展主题为“学党史忆百年峥嵘风雨路,悟思想汲奋进力量开新篇”的“党史”学习教育。



6月11日,日本文化经济学院邀请到修刚教授给日院学子带来了题为“政治文献的汉日翻译与对日话语体系建设”的日本学研究系列讲座。讲座由高洁院长主持,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伏泉老师、林彬老师、曾婧老师也参加了本次讲座。


主讲人:修刚教授,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分委员会主任、天津外国语大学原校长。

政治文献的日译是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渠道,在忠实翻译内容的基础上,如何增强译文的亲和力,达到中日跨文化交流,课题很多,实践和研究空间均很大。

翻译研究的三个契机

在讲座正式开始前,修刚教授讲述了翻译研究的三个契机。首先,博士翻译研究项目的建立是直接动机。其次适应翻译内容的转变为间接契机。修刚教授指出,国情、世情的变化给中国翻译界带来了新变化,即“中国翻译已经从改革开放前30年的输入型翻译正在转变为输出型翻译“。最后一个契机则是服务面向MTA建设。

对于“政治文献的汉日翻译与对日话语体系建设“这一主题,修刚教授围绕政治文本与对日翻译、政治文本适用的翻译理论、政治文本中译日研究案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具体内容如下:

一  政治文本与对日翻译

政治文本是应用文本的一种。即阐述政治主张,发布国家政治策略、外交、经济、环保等大政方针的政论性文章。关于政治文本,翻译时应注意文本的严肃性、严谨性、政策性、严密性等。政治文本的内容包括中国领导人的讲话、文件及政府工作报告、政治家著作、日本的国会讲话、所信表明演说等等,遇到不同文本,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其进行灵活翻译。

二  政治文本适用的翻译理论

在这一部分修刚教授对三个政治文本适用的翻译理论: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赖斯、弗米尔与诺德的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以及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分别进行了讲解。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对等。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主张不同文本有不同的翻译策略,将翻译视为一项跨文化的交际行为,由等价走向功能,在翻译的过程中重视功能的实现。而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即“功能+忠诚”。

交际翻译理论:针对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修刚教授主要围绕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展开讲解。

针对上述的理论,修刚教授总结以下要点,提醒大家注意:自然贴切,达到目的;跨文化交际;交际的成立。他指出政治文献的中译日方面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鼓励同学们在自己的翻译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感悟与思考。

三  政治文本中译日研究案例

修刚教授主要选择了以下论文作为研究案例。分别是:《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视域下的<邓小平文选>同形词日译研究》(崔亚蕾),《功能对等视域下的<邓小平文选>四字格日译研究》(李玥)。修刚教授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语料、研究方法四个方面进行剖析与讲解,并总结归纳了其共同之处。

最后,修刚教授对讲座内容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了总结,即:

1. 政治文献的词语翻译要准确、到位。特殊词语的注释要详细。

2. 词语搭配要注重自然连贯。

3. 要注意语句的逻辑关系,可适当添加成分。

4. 以交际为目的,译文首先要让读者看懂读通。

问答环节

讲座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认真听讲、积极记笔记,并在提问环节积极与教授互动、探讨。

同学1:请问翻译过程中 “九二共识”等政治词语出现时,需要注释吗?

修刚教授:在第一次出现时需要注释,到了翻译后期就不需要注释了。如“一带一路”这个词汇,这是政府的官方说法,若是直译,难以传递出真正的意思,且也不利于对方理解,所以在开始阶段是需要注释的。

同学2:请问您可以推荐一些中日翻译领域的书籍吗?

修刚教授:首先,在学习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多阅读。《翻译的概述》一书很建议同学们阅读。这本书对中国70年代以来的翻译历程进行了较详细的讲述。同时我也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做到理论与文化知识的结合,使翻译更加灵活,更加简单易懂。

讲座最后,高洁院长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对修刚教授的精彩讲授表示感谢,并鼓励在座学子在修刚教授的启发下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加深对汉日翻译的理解与学习。至此,此次讲座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