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主办“建党百年:世界眼光与全球话语学术研讨会"

发布者:SISU 来源: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1-06-01 浏览次数:64

2021年5月29–30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的“建党百年:世界眼光与全球话语学术研讨会”在上外松江校区成功举行,第二分论坛“世界眼光与外交话语”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承办,来自中联部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外交学院和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等国内外高校以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社科院、上海市委党校、云南省委党校等高端智库的38位专家出席了本次世界眼光与外交话语分论坛。

此次分论坛包括四个主题,分别为“中国共产党外交哲学的观念与思潮:从‘天下’、‘世界’到‘国际’、‘全球’”“中国共产党外交话语的变迁与影响:从世界革命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外交话语的‘国际化’与‘化国际’:从引进到引领”“中国共产党外交话语的实践与认知:从‘一边倒’到‘一带一路’”。专家学者从中共党史、外交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世界经济、区域国别研究等多学科视角对中国共产党开展党际交往的理论和实践,尤其是其中的外交话语加以系统研讨。

 

与会专家学者在四个专题讨论中分别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外交哲学根植中国文化土壤,其外交话语传承了中国传统思想话语和外交实践。学者们建议关注传统外交话语与现实外交行动是否匹配,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作出更精细、更具战略思维和大国气度的外交决策;

 

中国外交话语经历长期理论探索,与中国历史发展紧密相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外交理论的新探索,体现了中国从参与世界到引领世界的转变。专家们呼吁寻求中国话语与世界话语的共通性,用世界理解的话语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注重国际国内环境互动,善于根据国际环境变化与国内发展要求及时调整外交战略,于重大历史关键点把握内外关系。与会专家们倡议,要继承发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外交传统,在与世界互动中把握发展机遇。于此同时,“化国际”并非中国一国之重任,应将国际普适性和中国智慧文化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在实践中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其看待世界及协调与他国关系的方式不断发生转变,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一系列特色话语日益成熟。有关专家指出,中国外交话语体系构建仍任重道远,应区分国内宣传与外交话语,增强外交话语规范,推动话语创新,同时以开放态度广泛吸取各方外交智慧,提升中国外交的水平与效能。

 

此次论坛全面剖析中国共产党的外交话语变迁与国际议程设置及其实践的成效,既为以中国共产党的外交话语为中心的新的知识生产提供了新动力,也为跨语言、跨专业、跨学科、跨院校的学术共同体的生成创造了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