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日院沪上红色寻访之教工党支部寻访

发布者:张婧怡 来源:日本文化经济学院 发布时间:2021-05-24 浏览次数:72

学党史忆百年峥嵘风雨路

悟思想汲奋进力量开新篇

“党史”学习教育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风雨征程,谱写盛世图景,中国共产党带领团结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为表达对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祝福和展望,进一步深化“四史”学习教育,做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引导广大学生增强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坚定信念跟党走,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思想情感和高尚品德,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党委结合专业实际,开展主题为“学党史忆百年峥嵘风雨路,悟思想汲奋进力量开新篇”的“党史”学习教育。

一百年前,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起航之地,作为红色文化的发源地,红色基因始终流淌在上海的城市血脉中。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上海密不可分,全上海有上千个红色历史文化纪念地,是新时代青年学习党史的生动教材。

日院党建中心响应学校号召,在日院党委的带领下,面向全体师生,开展了“日院沪上红色寻访——我身边的红色地图”打卡活动。鼓励大家灵活运用线上分享、小视频、照片等各种方式进行打卡,并且在寻访结束后,写下自己的寻访体验。旨在通过此次沪上红色寻访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参观上海的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等,深入了解党的光辉历史,聆听时代声音,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截止至5月7日,我院党建中心共收到了41份学生个人打卡作品,同学们自主前往上海众多有纪念意义的场馆进行参观学习,最终串联成了专属日院同学们的“沪上红色地图”。其次,我院教工党支部也于近日进行了集体寻访,日院沪上红色寻访地图范围仍在不断扩大中。

日院教工党支部于5月19日上午,乘坐大巴前往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进行参观,踏上了红色寻访的旅程。

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是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坐落在金山卫南安路87号,纪念园分主副纪念广场,主广场宽阔而庄严,一排低矮的古城墙,将老师们带入了当年淞沪会战中的南部战场——金山卫。

“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前夕,金山卫一线属于杭州湾左岸守备区。1937年11月5日,日军从海上偷袭,以两个师团为先头部队,登陆金山卫,而此时金山卫只有一个营部和两个连的战士驻守。战斗打得异常惨烈,面对数十倍于自己的,且武器优于自己的敌军,战士们没有人退缩,奋力阻击。11月7日夜,金山卫守军大部分战死,金山卫全部沦陷。日军金山卫的登陆成功,使参加淞沪会战的中国军队背后的门户大开,淞沪会战原本僵持的局面迅速失衡。

寻访过程中,教工党支部的同志们参观了位于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的抗战史料馆,通过观看金山卫保卫战抗战群雕、长明灯、警世钟、抗日故事紫砂浮雕壁画、被害乡民纪念墙、古城墙遗址和日军碉堡、警世钟亭、金山卫城南门侵华日军登陆碑等抗战纪念物,重温那段中华民族反抗日本侵略军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缅怀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

参观结束后,党员同志们纷纷表示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抗战的艰难,即使在和平年代,也应当牢记这段沉重的历史,珍惜先烈们浴血奋战为我们保卫的每一寸土地。

施桦

纪念园中的‘十月初三惨案’记事碑墙、紫砂浮雕壁画、被害乡民纪念墙、古城墙遗址、日军碉堡、警世钟亭等,无一不记录着先烈们的抗战故事,无一不提醒着我们当年战争的残酷和如今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这既是对逝者的缅怀,也是对历史的铭记。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应该以史明志,以史为师,以史为鉴。

林彬

当我们站在展览馆的抗日故事紫砂浮雕壁画前,仿佛我们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仿佛民族英烈们抗战的场景就在我们眼前发生着。展览馆中的一座座雕塑、一张张照片都让我们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抗战的艰难,体会到即使身处和平年代也应当牢记这段沉重的历史,珍惜先烈们浴血奋战为我们保卫的每一寸土地。我们更应当继承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岗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通过此次“日院沪上红色寻访——我身边的红色地图”活动,日本文化经济学院的师生实地参观考察了众多上海红色历史文化纪念地,进一步认识到了共产党的使命、责任和担当。希望各位日院师生能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提升自我,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之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党委旨在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加强教育的“高度”“深度”“广度”“效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激励广大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