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统计显示,武汉全市51家A级景区在“五一”期间接待游客近273万人次,相较2019年同期上涨24.8%。解封一周年,重启后的武汉正一步步走向重生。
“武汉活过来了”
东湖绿道的园林养护员王先生对景区游客数量的变化有最直观的感受。他自去年武汉“解封”前夕返岗工作,见证了东湖绿道由“封城”时的空无一人到现在的游客如织。王先生表示“解封”后东湖绿道的游客量持续增加,即便不在节假日也能达到日均一万人次,比疫情前的游客量还要多。
(东湖绿道园林养护员王先生)
“这里面有近三成的游客是从外省来的。”王先生感叹:“是全国人民的帮助让武汉又活过来了。”
(楚河汉街游人众多)
“人与人之间更亲近了”
今年70出头的张女士在疫情期间和老伴两人独居家中,她的子女都参与了社区的志愿工作。
“封城时,我们小区的志愿者给了我们老两口很多照顾,所以我们也非常支持孩子们去做志愿服务。”
张女士记得在居家隔离的日子里,自己和老伴不能出门散步,便常常去自家阳台晒太阳,有时碰巧遇上邻居一家也在隔壁的阳台,两家便会“隔窗对话”。
“我们隔壁住着一对小夫妻,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在阳台碰上时,他们会抱着孩子和我们打招呼,问我们缺不缺日用品。以前小区里的住户大家都不怎么熟悉,这次共同经历了疫情的考验后大家好像更亲近了,现在见面时都会互相问好”。
(张女士与老伴)
大四毕业生小李即将离开家乡武汉,去外省念研究生,他也觉得疫情后自己和家人朋友们的关系更紧密了。
小李母亲在医院做后勤工作,疫情期间几乎没有回过家。“‘封城’时我正在家中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生活节奏并没有被打乱,但和家人朋友只能通过视频聊天见面,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解封”后,小李更加珍惜和亲友相聚的机会,“能线下见面就不用微信”。
(大四毕业生小李)
“影响肯定还在”
“我们现在每天的营业额大概只有疫情前的一半。”
在大学周边经营着多家餐饮店的刘女士告诉记者,虽然“解封”后大学生们陆续返校,但不少学校为了防疫工作实施封闭化管理,这给刘女士和其他餐饮店带来了不小的打击。
“其实能把店重新开起来我们就已经很开心了,今年五一我们一家没有出去玩,都在看店,店里生意不错。疫情的影响还在,但我们肯定一点点克服。”刘女士对未来充满信心。
餐饮商贩刘女士(图右)
华南海鲜市场作为曾经的“疫情中心”,如今仍处于停业状态,疫情期间的蓝色隔离板封住了市场的沿街店面,无声地见证着疫情留下的影响。
目前海鲜市场二楼的眼镜城还在正常营业,眼镜城里的商贩们对和楼下海鲜市场相关的问题时讳莫如深。眼镜城入口处的安保人员告诉记者华南海鲜市场已计划拆除,但不知道具体时间。
(华南海鲜市场旁的幼儿园现已正常上课)
“一天比一天好”
设计师许先生2020年的微信签名是“活着就好”,今年过年时,他将签名改成“一天比一天好”。
许先生忘不了封城期间唯一一次出门,看见长江大桥上只有两辆车驶过的心情,也记得每次宣告武汉“降低风险等级”时的喜悦。
(设计师许先生)
“其实'解封'时武汉就已经走上正轨了,现在的武汉会比以往更好。”许先生认为经过了疫情的考验,武汉人“脾气变好了,素质水平更高了”,武汉这座巨大的城市也“更有秩序了”。
(今日的武汉长江二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