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觉醒年代》学党史 07:中国人的精神

发布者: 来源:图书馆 发布时间:2021-04-30 浏览次数:1807

 《觉醒年代》生动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段跌宕波澜的历程,再现那个不平凡时代的社会状况和百态人生。正如杨明品发表在《光明日报》的评论文章所说,“《觉醒年代》是党史学习的优秀教科书。”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剧情,在扣人心弦的故事里述往思来、向史而新。

党史学习 · 有画面

混乱的时局,几天帝制,几月军阀,皖系直系,大王旗帜交替变换。中国的出路在哪里?《觉醒年代》在第11集中,将当时的三种思想流派一一展示。

李大钊经过南方考察,目睹民生艰难,旧俗恶习,重新反思陈独秀之前提出的二十年不谈政治只搞新文化的主张,这位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在思想上已经开始转向革命。

 胡适留洋归来,倡导新文化,在宽容与自由中开始改良主义的探索。

 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复杂的游历让他阅尽世间百态。但天下之大,除去北大却无他立锥之地。这样一个北大教授贴牌的“清廷遗老”,也在为中国寻找出路。

 剧中,辜鸿铭在北大做了一场关于“中国人的精神”的演讲,慷慨激昂,义正辞严。他从中西对比的角度对中国人的精神深刻阐释,重塑中国形象。中国人的温良与同情,中国人的礼貌与心灵,中国文明的灵魂。在那长长的“中国之根”象征中摇晃进北大人的心中。

 学识渊博和性格执拗是辜鸿铭的特质,但也正是这样的性格,让他在当时西风日渐的社会大环境中,能够毅然选择恪守中国传统文化与儒家文明。作为一个中国人,辜鸿铭用尽毕生所学宣扬东方文明的精神与魅力,他翻译中国传统典籍,东游日本,四处讲学,坚守内心的精神方向和文化信仰,最终成为享誉国际社会的东方文化代言人。

 延伸学习 · 有资料推荐

 《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诞生于中华民族遭受欺凌、中国形象遭到扭曲之时,辜鸿铭在1915年出版了英文版,用自己的笔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此书一出,轰动西方,后被译为德、法、日等多种文字。书中,辜鸿铭以旁征博引、汪洋恣肆的笔法,论述中国文化的精神要义,对比东方人和西方人的品质差异,在彰显中国传统的独特价值的同时,也揭露了西方文明的深层弊病。

 作者:辜鸿铭著  黄兴涛,宋小庆译

 出版出版:海南出版社,2010

 索书号:C955.2/G1.2

 馆藏地:松江中文图书借阅处 / 虹口中文借阅处

 也可识别二维码,阅读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