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开展“党史相册·世纪同框”活动,展示党带领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能够直观体现百年岁月痕迹的新旧对比照片,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故事讲述人:2019级新闻学本科生 王兆隆
如果问21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那么高铁绝对可以算作其中一个,中国高铁跑出“中国速度”。


王兆隆摄于2020年3月24日

和谐号驶入高邮站 图源:今日高邮微信公众号
我的家乡在高邮,一座位于京杭大运河畔的苏北小城。去年国庆期间,因为交通不便,路上太堵,一来一回太麻烦,我索性留在学校没回去。同学不解,在他看来,上海江苏往来应该快得很,就算堵车,难道没有高铁吗?舒适、便捷的旅程谁不想要呢?然而,一到节假日,路上就要花五六个小时甚至更久,尤其是过江大桥,一辆辆车堵在桥上动弹不得,真是天堑难渡,而家乡的高铁彼时还在建设中。
我的家乡以“邮”命名,因运河而兴,凭“邮驿”文化而闻名,然而到了近现代,家乡的交通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囿于“地无寸铁”的现实,家乡的朋友们想要出远门,必须先要搭车去镇江坐高铁。那些堵在路上的无聊时光里,大家可能都在想,如果高邮也能有高铁就好了。
2014年,连镇高铁开建的消息传遍了小城,大家的心情都很激动,高邮终于要进入高铁时代了。
从打下第一桩,到架设箱梁,到合龙,到铺轨,再到热滑实验,最后开通运营,高邮人民一天天地见证着钢铁巨龙逐渐展现出英姿,盼望着这条高铁能够助力家乡的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能够载着高邮人民驶入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去年春天,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在去扬州赏花的路上,路过高铁站的建设工地,我透过车窗望去,工地上正忙得热火朝天,疫情影响了施工,工人们正在全力以赴地推进建设进度,确保高铁能够在年底开通运营。在一片盛开的油菜花海中,高铁已经初具雏形。
当时的我发了一条朋友圈:在建中——开往春天的高铁。
建设进度有条不紊地推进中,随着离预计开通日期越来越近,捷报也不断传来,每一个进步都牵动着人们的心。终于,进入十二月,大家每天都在打听最新消息,盼望着坐上首发列车。12月11日,高铁开通了,彼时的我还在学校,但我肯定,家乡一定很热闹。那一天,爷爷奶奶跟我视频时说,他们出门就可以坐公交去高铁站,上了高铁就可以来上海看我了。人们翘首以盼数十年的高铁,终于梦圆在今朝。
随着与全国铁路线的进一步接轨,连镇高铁将为沿线城市协调发展、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开往春天的高。
看着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如大鹏展翅般的“高邮站”,我知道,一个崭新的时代到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