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下午,西方语系教工党支部、学生第一、第二党支部联合举办“四史”学习教育观影活动。全系师生党员共同观看了《我和我的家乡》、《夺冠》两部爱国主义影片,并围绕“四史”学习畅谈观影体会。党员师生一致表示,电影故事中善良质朴、敬业奉献、自强不息的人物性格让人深受鼓舞,不仅感受到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更感受到了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使命感。

看完《我和我的家乡》,笑中带泪,尤其被《最后一课》感动到: 乡村教师的精神世界,让我肃然起敬,并反思作为教师的自己,真正要追求实现什么样的价值。适逢迎新晚会,许久之后再次感受到了学生们的青春与朝气,很庆幸自己能够在象牙塔内,时常感受这青春的美好,这是老师的一种特权,也是老师的一种责任,愿我能一直保有影片中乡村教师对教育的热爱,作这群青春少年的引路人。
——西方语系教工党支部书记、西班牙语专业教师 李戈
《我和我的家乡》让我很感动,既是感动于每一个微观角色和故事里流露的真实、淳朴、善良,更是感动于微观叙事背后一个个中国“家乡”发展变化的时代宏图,感动于小家和大家,每一个人民的劳动和同一个祖国的进步之间深刻的关联。“人们可能经常受到他人的影响,但要做一个影响他人的人不容易”,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就在这里,出于对家与国最纯朴的热爱和最纯粹的理想,而甘于付出,而勇于奉献。
——西方语系团委书记、辅导员 景飞鹏
每个温暖又感人的故事中既有亲人,又有伙伴,还有美丽的风景。在开怀大笑又热泪盈眶之余,我们更要珍惜幸福的生活,保持初心,坚持梦想,致敬祖国。
——西方语系区域国别科研人员 万瑜
今天看到最后一课的那部分非常感动,尤其是作为老师来看这段感受到非常大的鼓舞!影片里看到了一个乡村教师的坚持,以及因为他的坚持,为孩子们提供的新的视野,也为他们赢得了一个全新的未来!看完电影更佳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西方语系希腊语专业教师 崔文君
今天观看了《我和我的家乡》,深深地感悟到讲好中国故事并不一定只能基于宏大叙事,透过平凡而又伟大的“小人物”的故事同样能见微知著。人民幸福生活的欢乐和温情不仅仅是片中人物所追求的,更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党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奋斗、甘于奉献的目标。
——西方语系西班牙语专业教师 丁昕云
第二次看《我和我的家乡》,除了依然笑中带泪以外,也更多了几分剧情以外的思考,想起自己幼时在奶奶家长大,家乡的乡里乡亲们,亦如电影里的一样淳朴可爱。如今自我离开老家已经十几年,每次回去,小山村都越变越好,不变的,是浓浓的乡情。这种乡情,是看着我长大的长辈们殷切的期待,也是我对家乡永恒的感怀——这是我的根,是我生长的地方。吾心安处,是故乡。心中有故乡,故土,故人的支撑,无论在哪里,便都有了灵魂的支点。而在这一支点的承载下,爱家乡又将爱祖国更加具象化,变成了记忆中一幅幅故乡的图画,一个个故人的名字。可以说,爱家乡,便是爱国主义的充分必要条件。爱家多一点,爱国多十分。
——西方语系教学秘书 冀润雨
电影以家乡为描述主体,通过五个互不相关的小故事,从主人公的善良展开,引入小人物的强张力矛盾,最终升华为对“家乡”巨变或与巨变有关人物的感动。印象较深的是《神笔马亮》一节,其中马亮的形象刷新了我对扶贫干部的印象:现在的乡村振兴正在走的其实是创新之路。相信精准扶贫和全面脱贫都一定会实现伟大胜利!
——西方语系西班牙语专业学生党员 孙振文

《夺冠》让我重温儿时对中国女排的记忆,工作多年后再来看中国女排精神多了些许感慨,女排精神就是中国人面临时代变革拼搏奋斗的缩影,是自强不息的韧劲、团结协作的干劲、不畏险阻的闯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力量;影片中有令人潸然泪下的爱国主义,女排姑娘们为了祖国的荣誉玩命拼搏,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拥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于我们而言,将爱国主义、责任感和使命感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才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西方语系党总支副书记 张敏
看完《夺冠》最想说的是,体育运动关乎的不仅是强身健体,更是强大的内心锻造。在不断的挑战与挫败中,人会越来越完整,内心会越来越强大。正如郎平在片中所说,我们以前之所以在乎夺冠、在乎名次,那是因为我们的内心不够强大。内心足够强大,可以平静地面对这一切。宋世雄的声音出来的时候,我还在问旁边的老师,这是当年的原声么?直到最后片尾字幕鸣谢81岁的宋老师专门为这部电影重新配了音,当场差点泪目。另外,这部电影还可以让人思考运动所能带给每个人的积极的改变。
——西方语系行政秘书 唐家千
《夺冠》给我带来的感动和震撼远超预期!面对困苦落后的条件、实力强劲的对手、艰苦卓绝的训练、迷茫困惑的内心、屡战屡败的低谷,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女排坚持不懈,顽强拼搏,不断继承并发扬中国女排精神,这种精神不是为了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就算明知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如果面对挫折和阻碍轻言放弃、不拼尽全力,那就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西方语系葡萄牙语专业教师 傅菡钰
《夺冠》以女排精神作为情感线,向我们展示了女排队员为祖国拼搏的顽强精神,电影里一条条时间线的流逝,承载的是一代又一代女排运动员和教练的付出,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热血沸腾的回忆,其中体现的历经浮沉却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西方语系意大利语专业学生党员 殷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