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翻译学院分党校开展“以史为鉴守初心,砥砺奋进担使命”专题党课

发布者:李雅婷 来源:高翻学院 发布时间:2020-11-15 浏览次数:81

      2020年11月6日,高级翻译学院分党校“以史为鉴守初心,砥砺奋进担使命”专题讲座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2号楼四楼同传室顺利开展。



     费老师首先介绍了上外校史,他指出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前身是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孕育了丰富的红色资源。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学习和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急需培养一批能够和苏联方面进行交流沟通的俄语人才,上海俄文学校应运而生,姜椿芳同志受到上海市委任命,成为创校党委书记和首任校长。费老师回忆起建校初期陈毅市长、姜椿芳校长寄语学生们的肺腑之言——入学就是革命,要以革命精神办学校,不断钻研业务,提升知识储备和专业技术水平——这些话语不仅是当时艰苦条件下学生们的强心针,更激励着如今的上外学子不断磨练技能,勇担时代大任!



 费老师表示,从第一届毕业生开始,上外就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培育和输送大量外语人才。在解放初期和朝鲜战争时期,上外派遣了一批刻苦钻研、奋斗报国的俄语人才和英语人才,极大地提高了混乱时期的交流效率,为加强国防、保卫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费老师还通过列举相关数据肯定了上外70多年来党建工作的重大成果。他指出,从1950年到2019年年底,上外党员数量实现了从两位数到四位数的迅猛增长,并强调新时期上外党建工作展现了很多亮点与特色,取得了丰硕成果。费老师对在座同学抱有很大期望,他相信同学们都能发挥自身优势,承担历史重任,成为优秀的翻译青年和优秀的共产党员!


     随后,李红玉、孙海琴两位老师为大家讲授四史专题党课,两场党课也作为“伟大工程”系列示范党课融入此次培训班课程计划。



 李红玉老师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谈马克思主义的译介史”为题,深入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译介史。

     

     李老师首先强调,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对加强党员同志的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她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意义,认为翻译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指出马克思主义的译介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新中国发展史的缩影。
    

     随后,李老师详细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译介的三个阶段,深情讲述了李大钊、陈望道等优秀翻译家的先进事迹,赞扬了他们崇高的精神品质。他们在翻译中的孜孜不倦、呕心沥血,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为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助推作用。李老师指出,正是通过翻译,陈望道等人才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他们译介的作品也间接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并影响了此后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
     

     最后,李老师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外文局成立70周年的贺信,借此鼓励各位学生党员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志成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优秀青年;不断磨练专业技能,为更好地向世界介绍新时代的中国,更好地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而不懈努力,以翻译青年之力推动中国走向世界,为世界读懂中国贡献一份力量!



 孙海琴老师以“口译员的时代使命与职业修养”为题,生动阐述了口译员的工作性质、时代使命以及基于时代特征的译员职业修养。


 孙海琴老师首先强调了口译员的工作性质是语言服务,译员要做好沟通交流的桥梁,成为客户间的润滑剂。在新时代背景下,口译员也是中国故事的传播者和讲述者。孙老师告诉同学们,这一重要身份也要求译员们在通晓世界知识、听懂外国故事的同时,深刻把握中国国情、社会、文化等的特色与内涵,熟练运用专业技能,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和中国形象。孙老师通过列举自己学生的事例给在座同学提供了模范榜样,鼓励大家向优秀的学长学姐学习,提高自身专业能力,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优秀的上外人。



     鉴古可知今,学史可明智。各位积极分子在三堂生动且极富启迪性的党课中深入思考、学习感悟,既加强了自身对于党史、国史、校史的认识,加深了对译者们的刻苦钻研史和艰苦奋斗史的了解,又对当代口译员的工作性质和时代使命有了新的领悟。大家定将以史为师、以史为鉴,立志提高语言服务能力和素养,在新时代中勇担使命、砥砺前行,争做中国精神的传承者和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