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9日下午,俄欧亚学院教工党支部举行了以“渔阳里与早期中国共产党运动”为题的四史学习主题党日活动。
视频党课“上海渔阳里与建党伟业”
首先,全体党员集体观看了视频党课“上海渔阳里与建党伟业”。“渔阳里”是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和中共创建时期的重要活动场所,曾经处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舞台中心,创造了许多个党史上的“第一”,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渔阳里是陈独秀等建党者们与上海工人阶级相结合的始发地,是共产国际代表与陈独秀等共商建党大计的首议地,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的诞生地,是中国共产党全面建党活动的中枢地,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是中国共产党人举旗亮剑的首选地,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局机关的第一个办公地,是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第一个培训地,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立地,是中国共产党人建党精神的发源地。视频党课对于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这段历史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展示,在座的每一位党员受益匪浅。
随后,全体党员在支部书记苏祖梅教授的带领下,结合学院的专业特色,围绕当年在渔阳里中国共产党开设的第一个通信社中俄通信社和第一所干部学校外国语学社的时代背景及深远意义展开学习。
1920年中俄通信社在来华的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化名吴廷康)的指导下创办,由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杨明斋负责,设于法租界霞飞路渔阳里6号。中俄通信社的主要任务是向共产国际和苏俄发送通讯稿,报道中国革命消息;同时,向我国人民披露十月革命后苏俄的真实情况,稿源大部分取自共产国际资料和赤塔、海参崴、莫斯科的报刊,少量转译英国、美国、法国的进步书刊。外国语学社由上海共产党发起组创建于1920年暑假,目的是培养干部,使之掌握基本的外语知识,能阅读马列著作;同时也为日后被派往外国进修打下基础。学习外,还参加上海工读互助团和上海马克思研究会的活动,并帮助华俄通讯社宣传十月革命。先后被输送到苏俄学习的学员有刘少奇、任弼时、任作民、罗亦农、萧劲光、王一飞、曹靖华等。外国语学社帮助很多有志青年转变了旧有的世界观,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从而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即,支部党员们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党史及早期中国共产党运动的学习,更加深刻地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高校的党员教师要更加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做到理论上清醒和政治上坚定,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为后疫情时代科学精准化复学复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